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银行业研究报告:五大因素助推商业银行2010年业绩向好

股票名称: 银行业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0-12-28 08:43:15
研报栏目: 财经资讯 研报类型: 研报作者: 行业研究
研报出处: 行业研究 研报页数: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分享者: ifw****01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交通银行近期发布2010年——2011年商业银行经济展望报告,交行研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五大因素助推商业银行的经济业绩整体向好,同时,预期2011年将有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并预期明年全年贷款总额不超过7.5万亿。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以下为报告部分精彩内容:
一、2010年商业银行经营态势稳健向好
  2010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减速但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在资产增速下降可能超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利润增速有望恢复到30%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2010年银行业绩增长提速是规模增长和息差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费用、拨备以及手续费收入也对利润产生了一定的正贡献。以上市银行为例,商业银行在2010年的经营态势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相对平衡,同业资产较快增长。
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有所放缓。呈现出贷款增速小幅下滑、同业资产增长较快、债券资产占比小幅下降的新格局。二是多种因素推动净息差反弹。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反弹11个基点。其原因有存款活期化、存贷款重定价、资产收益水平提升和通胀预期上升。三是良好风控进一步减轻财务压力。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信贷成本有所降低。整体拨备覆盖率从2009年末的155%提高到2010年3季度末的203%。四是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受名义GDP增长提速、存款活期化推动财富管理需求提升、银行卡发卡量继续增加和银行议价能力增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间业务收入重现较快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1%。五是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由于网点的扩张和IT升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整体经营费用保持自然增长,使成本收入比继续出现下降。
  二、存贷款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速均告回落。受贷款增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呈回落态势。截至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9.6%,较2009年末回落了8.6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银行规模越小、存款增速越快。主要受信贷额度控制较严的影响,贷款同比增长呈回落态势。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8%,较2009年末大幅回落11.9个百分点。1-11月共新增贷款7.44万亿元,较2009年同期少增1.75万亿元。由于中小银行回落较快,大中小型银行的贷款增速差距明显缩小。
  活期存款占比维持高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受通胀预期加强、利率水平较低、股市出现波段性行情的影响,存款活期化较为明显,今年以来活期存款占比继续保持在45-47%的较高水平。由于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贷款结构呈现定期化趋势。截至11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为60.4%,较2009年末提高了4.8个百分点。从贷款部门结构来看,2010年房地产类贷款增速较快、占比有所提高,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从2009年末的18.34%上升到2010年9月末的19.55%,且小型银行扩张相对较快。
  存款成本率下降,贷款收益率出现分化。主要受存款活期化和存款重定价的影响,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继续下降,且超过贷款收益率的降幅,成为净利差回升的主导因素。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平均为1.32%,较2009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大型银行降幅相对较大。贷款定期化并未给上市银行带来贷款收益率的普遍提升。2010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为5.18%,较2009年微降0.0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大型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中小银行有所上升。
  三、业务转型稳步推进再融资压力短期缓解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再融资。一是贷款增长严格受控,银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结构优化来促进盈利增长;二是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不仅直接提高了银行再融资要求,也推动了业务转型;三是政府强化对银行的信贷指导,推动了信贷结构优化;四是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构成较大的分流作用,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此外,融资租赁、银信合作(后被规范)等信贷替代型业务快速增长等对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一是小企业贷款增速相对较高,小企业贷款增长普遍要快于总体贷款增速;二是个人贷款增速超过了贷款总体增速,个人贷款在贷款总余额中的比重略有提高;三是债券资产占其生息资产的比重有所下降,同业资产占比明显上升;四是中间业务增速有所提高,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再融资短期压力缓解、长期压力犹存。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本监管强化的刚性约束下,银行纷纷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提升计划,并在2010年掀起了一波集中再融资高潮。前11个月,商业银行通过IPO、定向增发和配股共融得资本超过5400亿元。发行了830.5亿元次级债券和650亿元可转债补充附属资本。通过比较集中地实施再融资,2011年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在11%以上,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显著缓解。但从中长期来看,在监管要求可能继续提高、去杠杆化削弱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和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四、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未来风险仍需关注
  总体资产质量稳中有忧。2010年,不良贷款整体上仍呈现“双降”趋势。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3季度末总体不良贷款余额为3806亿,较年初下降约598亿,降幅为13.6%,下降额较2009年增加37亿元。整体不良率1.18%,较年初下降39个基点。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企业偿债能力得到恢复;二是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仍然较大;三是财政部放宽了如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核销政策,银行核销自由度更大。但考虑到不良率继续下降空间较小、实施拨贷比考核将减弱银行主动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动力,资产质量变动趋势不容过分乐观。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虽无近忧但有远虑。
  2010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要求银行对政府融资进行解包还原和重新评估、对相关贷款进行三分类和按现金流覆盖程度的四分类等措施,逐步对地方融资平台及其贷款进行清理、规范。通过清理、规范,起到了有效防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作用。考虑到政府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尚不高、地方偿债能力较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以及银行本身风险抵补能力较强等因素,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系统性风险可控,近期内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不大。但从长期看,一旦未来经济周期下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挫,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而且,随着集中还本付息阶段的到来,给银行资产质量所带来的压力会显著上升,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长期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房地产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显著收紧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回落,房价增幅趋缓,房地产贷款增速也随之放慢。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同比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2010年9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比6月末低7.3个百分点。考虑到房地产信贷及其风险暴露的规模仍处可控范围、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率不高,银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的风险基本可控。但在开发商资金困难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长平稳,经营业绩明显回升,业务转型稳步推进,资产质量继续向好,呈现了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
  拨备支出增加将成为影响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2011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层面的支持,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预计行业不良贷款率将会稳定在2010年末的水平。首先,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其次,工业企业偿债能力处在历史高位,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偿债倍数两项指标均已经回升至接近或超过2007年的水平,小幅加息不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尽管如此,不良贷款额持续下降的趋势难以维持。从商业银行内部来看,在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空间不大、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对资产质量的贡献度减弱的情况下,不良贷款额下降的动力减弱。从外部环境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可能出现小幅反弹。这一是因为高通胀对当前宏观经济反弹的影响仍将持续,再加上地产调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各行业盈利的分化将日益明显,总量因素和结构因素都对银行贷款质量构成一定挑战;二是资产价格涨幅趋缓甚至可能出现局部下跌,房价地价的下跌将影响银行抵押品的风险覆盖能力。三是虽然大量平台贷款会以公司贷款的形式正常运作,但不排除一些平台项目会形成少量新的不良贷款。
  最后,拨贷比的监管要求将驱动信用成本回升、增加拨备支出。作为一个新的监管工具,拨贷比将在未来几年从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存量贷款来看,2010年3季度末行业整体拨贷比为2.4%,但由于机构间存在差异,有的机构高于监管底限、有的机构差距较大,如果全行业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标,预计仍需增提0.2-0.3%的拨备,造成信贷成本短期快速提升的状况。从增量贷款来看,拨贷比监管将为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率设置了一个下限,即每年计提的拨备至少要达到新增贷款的2.5%。由此计算,若商业银行银行每年贷款增速为15%,那么信用成本率将不能低于33个基点,与原来1%的一般拨备要求相比提高了23个基点。另一方面,由于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的双重监管要求,部分因不良贷款率较高而使拨贷比达标的银行仍需要进一步增提拨备以满足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
  总之,拨贷比监管指标一旦推出,将在达标期内增加商业银行存量贷款的拨备支出,并带来10%以内的一次性负面影响。同时,拨备要求的提高也会降低新增贷款在当年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量贡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拨贷比新规造成的信贷成本提升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0.09-0.16%,净利润增速会降低10-18%。总体来看,拨贷比新规会对商业银行的规模、利润的增长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提升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并不会改变银行业良性发展、总体向好的长期趋势。

推荐给朋友: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5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