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7-02 14:03:48 |
研报栏目: 港美研究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Angela Zhang |
研报出处: 群益证券(香港) | 研报页数: 5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533 KB | 分享者: cqc****an | 我要报错 |
小米集團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小米集團於2010年創立,致力於以較低的價格持續提供優質科技產品和服務。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小米集團的主營業務分為智慧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三大類,其中手機業務為核心的支柱業務。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7.2%),印度第一(26.8%),中國大陸第四(13.9%)。小米擁有龐大且活躍的全球用戶群,截止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大約190百萬。以此用戶基礎,小米通過新零售渠道,向用戶出售各種自有操作系統MIUI驅動的智能硬件產品,從而建立龐大的自有平台,為用戶提供各式各樣的互聯網服務。提供互聯網服務的過程中,亦收集用戶信息,加上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的協助,進一步改良產品及服務,吸納互聯網服務的用戶。
我們建議小注認購該股。
公司優勢
(1)集團的創始人團隊具有獨特的商業眼光和深厚的行業經驗;(2)用戶龐大、忠誠度搞、黏性強;(3)鐵人三項商業模式:(i)創新、高質量、精心設計且專注於卓越用戶體驗的硬件,(ii)使集團能以厚道的價格銷售產品的高效新零售和(iii)豐富的互聯網服務;(4)保持對創新和設計的追求;(5)集團追求運營效率,將節約的成本回饋給客戶;(6)構建共同研發科技產品和服務的生態鏈;(7)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頗有成效;及(8)全球拓展具有一定成果。
行業概覽
智能手機市場行業概覽全球的智能手機用戶群龐大且不斷增長。根據IDC統計,智能手機設備總數量由2015年的2,871.0百萬部增至2017年的3,665.7百萬部,複合年增長率為13.0%。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上升,新興市場的增長率為最高。根據IDC統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由2015年的1,437.6百萬部增加至2017年的1,465.2百萬部,複合年增長率為1.0%。由於製造有競爭力的智能手機需要進行研發及設計原型,有關前期成本高昂,故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門檻較高。市場參與者需要達到龐大的規模,方可實現經營槓桿並建立長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領先智能手機公司擁有穩固的地位、市場品牌認可度高、穩定的供應鏈及成熟的分銷渠道,新市場參與者不大可能與其競爭並獲得巨大市場份額。
互聯網服務市場市場概覽
根據艾瑞諮詢,2015年至2017年間,全球互聯網服務市場規模由10,106億美元增至15,40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3.5%。2015年至2017年間,中國互聯網服務市場規模由1,891億美元增至3,20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0.1%。獲取客戶成本為任何互聯網服務模式重要的成本組成部分。提供互聯網服務的智能手機公司可憑藉銷售設備獲得客戶並賺取利潤,而其他互聯網模式獲得客戶則需要產生費用。智能手機是消費者連接互聯網的主要媒介。由於手機逐漸成為連接互聯網的主要途徑,2017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佔互聯網用戶總數量的50.8%。
新零售市場的增長概覽
根據艾瑞諮詢,2017年全球線上購物人數達到1,660.0百萬人,預期於2022年將達到2,225.6百萬人,複合年增長率為6.0%。中國大陸線上的購買人數達到533.3百萬人。線上零售市場乃由眾多參與者透過不同業務模式(例如平台市場或直銷)提供不同種類的產品。然而,線下零售業務可補充線上零售業務,並進一步滲透到較落後的農村地區,該等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較低,線下零售的模式仍受消費者歡迎。
獲利能力及財務數字
營業紀錄期,集團的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668億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幣684億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146億元。總收入由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人民幣185億元增加至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人民幣344億元。於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經營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372.7百萬元、人民幣3,785.1百萬元及人民幣12,215.5百萬元。截至2017年及2018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經營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954.5百萬元及人民幣3,364.5百萬元。分別於2015年錄得虧損人民幣7,627.0百萬元,2016年錄得利潤人民幣491.6百萬元,2017年與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錄得虧損人民幣43,889.1百萬元、人民幣7,867.0百萬元及人民幣7,027.4百萬元。
集團的營收主要來自:智慧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2017年來自智慧手機行業的收入為80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70.3%;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億元,占比為20.5%;來自互聯網服務的營收為99億元,占比為8.6%。
集資用途
是次集資所得款項的276億港元(以發售價每股中位數19.50港元計算)將作下列用途:(1)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總額的約30%或83億港元用於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自家產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2)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總額的約30%或83億港元用於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3)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總額的約30%或83億港元用於用於全球擴張,包括但不限於就各項業務職能聘請當地團隊及投資零售合作夥伴;(4)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總額的約10%或28億港元用於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估值
小米集團收入由智能手機、IOT及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以及其他業務(硬件產品維修)收入組成。
其中,智能手機收入佔比最大,2017年佔比達70%,收入達806億元人民幣,平均單價為881元人民幣。對比小米公佈的手機類型,較接近入門機類型。根據IDC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7.2%),印度第一(26.8%),中國大陸第四(13.9%)。而中國大陸市場手機價格低於200美元出貨量占39.9%,新興市場價格低於200美元出貨量占64.8%。說明小米較高的出貨量來自於低價入門級產品,并在海外新興市場較中國大陸更具競爭力。而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它高端海外市場以價格戰術較難開拓,智能手機業務增長幅度有限。該項業務估值在PE 27-29倍,對比行業龍頭AAPL估值在15-17倍,且蘋果在全球的影響力及忠實客戶群人數仍是小米無法企及的,整體並未見明顯增長潛力。
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佔比位居第二,2017年佔20.5%,達243億元人民幣。小米集團希望通過建立生態鏈及新零售平台,以品牌及客戶群帶動消費。該項業務在未來具有一定想象力。在新零售平台方面,小米提供智能電視、音箱、電腦、空氣淨化器、其它小家電等產品。雖然小米在該板塊的業務,與行業內具有悠久歷史和雄厚背景的龍頭企業仍無可比擬。但當下白電龍頭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收入達到2000億水平,給小米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在IOT開發者平台方面,截止2018年3月該平台已接入580多個開發者,與Apple store仍無法比較。且一旦涉及費用收取和嚴格的版權保護,小米平台將失去原有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通過分業務估算2018年、2019年小米集團整體市值以及淨利潤,預估PE在22倍、19倍。對比業務組成最為相似的AAPL(15-17倍),競爭力稍有欠缺。唯對其生態鏈新零售平台業務未來發展有所想象。因此,我們建議小注認購該股。
風險因素
(1)集團產品及服務所在全球市場競爭劇烈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未必能在該等市場有效競爭;(2)倘集團不能有效管理增長或執行策略,集團的業務及前景或受重大不利影響;(3)維持產品及服務的信譽品牌形象對集團的成功至關重要,否則將嚴重損害聲譽及品牌,可能對集團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有重大不利影響;(4)如集團未能擴大或維持用戶群,或用戶參與度不再提升或下降,業務及經營業績可能受重大不利影響;(5)集團的業務須遵守中國大陸與國際各項有關數據保護的法律、規則、政策及其他義務。任何流失或未經授權使用及洩露機密資料和個人信息的行為均可能令集團面臨嚴重的聲譽、財務、法律及經營後果;(6)過往產生虧損及有淨負債,日後可能持續產生虧損且未必能宣派或派付股利;(7)營運歷史有限,因此難以評估未來前景;(8)智能手機銷售額佔集團收入的大部分,而有關銷售額減少或相關成本增加可能重大不利影響業務。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