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海通证券-稳增长无效系列二:“出口复苏论“的几大误区-140718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4-07-19 09:20:46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姜超
研报出处: 海通证券 研报页数: 10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826 KB 分享者: sxb****26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上周海关总署公布了6月出口数据,增速7.2%,与5月基本持平。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至此,14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速为1.2%,出口仅增0.8%,远远低于全年7.5%目标。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尽管如此,许多分析人士仍认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的出口复苏会非常值得期待。但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出口仅是保持平稳,不宜过度乐观。逃不出的"先上升后企稳再下降"的出口周期。在成功放开贸易的初期,许多国家往往随着海外市场份额的扩张,而表现强劲。但随着市场份额企稳,出口增速通常开始放缓。参考其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比如日本。出口在7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高增长期,而在经济转型的70-80年代出口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进入90年代特别是经过98年危机之后日本出口份额迅速下滑。再比如台湾地区也类似。中国同样也逃不出"先上升后企稳再下降"的出口周期,出口份额增速也似乎于近期见顶。劳动力是流动的,所以出口是平的。尽管近十年来,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大幅上升,但出口对GDP的实际贡献却没有增加。那么过去为何要保出口?我们认为,保出口目的或在于保就业,而非保经济。中国出口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总共养活约1.2亿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工,造就了目前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也自然就需要政府花费这笔特殊的"维稳费用"。非贸易部门崛起,出口未来或不必再保。但是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出口走弱,生产率最高的制造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速度有所放缓。
非贸易部门(尤其是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增长成为城镇地区就业的主要来源,这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恰恰相反。2012年,农民工占建筑和服务业的比例就已经达到52.2%,劳动力迁移尤为明显。随着非贸易部门的崛起,出口未来或不必再保。事实上,抱着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不放,就容易走进"出口复苏论"的几大误区:误区一--外贸稳增长政策,带动出口复苏:新一轮"稳外贸"扶持举措中,补贴和照顾性质的政策大幅减少。促进外贸短期企稳作用较明显,长期则缺乏实质性的推动。误区二--发达国家经济回暖,提升中国出口:这一轮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以再制造为典型特征,比如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去中国化"明显,对新兴经济体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误区三--中国在全球出口中份额上升,复苏在即:市场份额变化的整体趋势掩盖了行业层面存在的挑战:例如,中国轻工业产品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也已经在近期见顶。误区四--OECD综合领先指标,预示着中国出口复苏:该指标的参考指标共14项,其中三分之一是金融指标,或许能看到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滞后性十足,甚至与实体经济脱钩,而我们认为,广交会可以是中国外贸形势的风向标。

推荐给朋友: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5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