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国金证券-宏观经济点评:价格传导进口放缓,总需求支撑去化可控-110510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1-05-12 08:16:58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刘锋
研报出处: 国金证券 研报页数: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338 KB 分享者: fat****121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件海关统计显示,4  月份我国出口1556.9  亿美元,增长29.9%,刷新了去年12  月创下的1541.2  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进口1442.6  亿美元,增长21.8%。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当月贸易顺差114.3  亿美元。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基本结论
        1、外贸数据总体符合预期。包括进口总体的的回落、顺差的回归。但是细节上看4月外贸数据显示:顺差稍多、进口略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外贸总量增长放缓、出现小幅顺差。数据预测上一致预期的顺差在40  亿美元(我们预测38  亿)左右,进口、出口的同比增长下降至30%以下。海关数据显示2011  年4  月贸易顺差幅度114.3  亿美元,同时进口增长(21%)略低于25%的一致预期。
        2、一般性贸易全面强于加工贸易。4  月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一般性贸易的增速远高于加工贸易(文中用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代表)增速。出口方面,一般性贸易增速达到40%,强于整体(30%)与加工贸易(19%);进口方面,4  月一般性贸易进口增长26%,强于整体进口(21%)与加工贸易进口增速(12.5%)。上述现象也表明,在今年用工成本明显提升、汇率升值等因素下,国内加工贸易额优势相对弱化。
        3、灾害影响凸显,对日贸易迅速萎缩
        4  月对日本进口降至5%左右的个位数,出口降至24%增速,大幅低于整体水平。4月对日进口额较3  月减少约28  亿美元,同比零增长,仅此一项,即压低整体进口2  个百分点以上。由于细项数据尚未公布,对日进口额占比较大的产品为化工、塑料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车辆、仪器等。估计前期灾害导致的产业链影响已经显现。
        4、进口放缓显现前期价格压迫
        前期大宗商品价格过高导致了进口的下滑。(1)根据历史滞后传导经验,以及进口原油与成品油的平均油价走势考察,现阶段进口放缓的贸易发生时期应该是在2-3  月份。原油价格高涨、国内紧缩抑制通胀的累积效应下,进口需求放缓。(2)此外,进口汽车以及底盘的累积增长逐月下滑,也体现了高油价状态下汽车行业进口下滑状况。
        (3)铁矿砂进口数量累积同比逐月下滑,而价格指数显示上涨的趋势至1-3  月份基本见顶,4  月份的价格已近出现轻微回落。
        前瞻的看,经济并不支持连续大宗商品进口连续放缓。从近几个月原油与成品油进口数量的环比增长来看,1-4  月份依次为30%、9%、5%、1%的节奏下滑。历史上看,仅有2009  年1  季度出现过连续负增长以及2010  年7  月出现过单月的负增长。如果3、4月份的高价格依然影响5  月份的进口,5  月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基本面支撑,那么最迟6-7月份也将看到进口的恢复。
        5、总需求支撑上游阶段性去化并不漫长
        (1)总需求支撑供给面不会大幅下滑。我们判断国内2、3  季度的总需求稳健,形成高位适度平滑态势,包括投资稳定持续增长、消费平稳、以及贸易顺差恢复;总需求稳定支撑供给面不会进一步恶化。大宗商品经历5  月的调整,受中美经济放缓、需求回落影响,价格将逐渐回归基本面支撑。
        (2)有可能出现季度级别的轻微库存波动。2011  年1  季度进口环比增长过强,而短期内看受制于资金约束以及瓶颈行业的供给约束,总需求进一步扩张力度放缓,对比之下,上游部分行业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需求弱化;但由于总需求的稳健,政府供给面的支持调控正在进行,预计其去化周期相对并不漫长、波动并不剧烈。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