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方正证券-宏观专题报告:权威人士“七问”如何理解-160104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6-01-05 08:01:31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郭磊
研报出处: 方正证券 研报页数: 4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525 KB 分享者: muy****ng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投资要点  
        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关于这篇文章我们简要解读如下:  
        第一,  这篇文章可以与前期"525"另一篇权威人士专访对照来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这篇文章可以与5月25日人民日报《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对照来看,体例、结构,甚至语言风格都有相似性,一篇谈形势判断,一篇谈策略方针,均反映的是中央高层领导对于经济形势的权威定调。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第二,  文章已经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理解为"L型",这意味着政策在中期只托底,不求逆周期的V型反弹。文章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L型的判断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它意味着政策只托底(保证L型的底边不至于滑变为向右下的斜线),不求逆周期调节(放弃阶段性的V)。    
        第三,  文章认为"四降一升"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这一定性意味着即使2016年周期好转,去产能也势在必行。文章指出,"…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    
        第四,  文章彻底否定了货币、财政两端的旧模式,明确指出"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的事情"不能再干。文章指出,"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    
        第五,  文章再次明确"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倾向,对于财政政策相对鼓励,对于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随便放水"比较警惕。文章指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第六,  文章以1998年作为类比,表达了对清理产能过剩问题的坚决态度,指出阵痛不可避免,是值得的。文章指出,"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第七,  文章显示,房地产去库存实质上被政策视为"加法",视为过剩产业去产能的对冲。文章指出,"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增长是明显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整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必须全面推进。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第八,  整体来看,文章是对结构性改革的督促和宣导。文章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    
        透过这篇专访,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层对于"去产能"和结构转型清晰的顶层设计、系统化的理解,和巨大的执行决心。如果结构性问题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期前景将更为明朗。但短期内,结构改革可能会部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并扩大市场风险溢价。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