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机构资讯

研究报告: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51124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5-12-03 07:58:44
研报栏目: 机构资讯 研报类型: (RAR) 研报作者:
研报出处: 博览财经 研报页数: 1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39 KB 分享者: xi****u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IPO询价机制改变  新股发行大变革!  很多人认为这次IPO重启是重大利好,但是到底利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分级基金网(www.jijinb.com)研究员提示各位思考,原来新股发行的定价甚至比每股净资产更低,甚至破净发行了大量的股票。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且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承销商夹之间有苦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之前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级市场发行人按平均行业市盈率价格发行没有募集到足够的钱,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高位买入新股后往往下跌,钱究竟被谁赚走了?
        新股暴涨带来的钱都被谁赚走了?按照此前规则,新股发行前都要经过一个机构询价阶段,以机构共同定价作为参考开盘价。所以那段时间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发行价在10块钱以下的股票,上市后连续十几个涨停板,很快股票就超过40块钱,市盈率多达几百倍。在开板后有大量散户投资者追进去,往往是站在山顶看风景,跌到山腰赌运气。
        这是由于发行定价机制的不合理,作为机构投资者询价,当然希望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股票,而发行人希望通过高的定价募集更多的资金发展企业。夹在中间的承销商既要照顾投资机构的利益,使得股票能够顺利承销,又要考虑到企业发行人的利益,未来还有持续合作企业定增的机会。
        因此总的来说,一级二级市场之间利益的不均衡,导致了参与线下配售的机构拿到了大量上市前的低价筹码,而这一“合法的利益输送”很大程度上源于扭曲的定价机制,使得二级市场投资者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题,难以公平的享受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好处。
        股票大涨,却无法让企业多融到资金在目前的询价机制下,发行人破净发行的股票并没有在市场融到足够的资金,而除去机构询价又会导致上市公司和承销商为了共同利益以虚假的信息披露迷惑广大投资者。
        本轮牛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理提出的政策牛、改革牛,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手段帮助实体经济走出困境,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战略产业布局打好基础。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倒闭潮的频现,急需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证券市场无疑是最佳的直接融资渠道。但之前的询价机制导致机构投资者从发行人融资时赚走了大部分利润,企业并没有从中获得足够的资金。
        所以,这凸显出此前新股发行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即询价机制导致当前IPO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企业,而是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他们以低价从发行人手中认购了大量的股票,在发行后连续憋十几个涨停板再出货,散户投资者却因为高位接盘,往往输多赢少。
        询价机制改变后发行规则大改变新股发行制度改变后,流通盘小于2000万股的公司,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定价格,去除掉中间机构投资者询价环节,大大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而且此次关于信息披露造假方面加强了管制,发行人直接同承销商协定价格所造成的信息不公开的问题,承销商将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付直接责任,投资者为此遭受的损失,承销商将先行赔偿投资者。对企业融资资金用途和独立性要求不再做为上市的门槛。这一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简化了程序,另一方面要求券商和发行人做到除去机构投资者监督后仍能做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觉跟注册制越来越像了?我们观察到,对于注册制,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指出:实施注册制首先要加强信息披露,由于注册制不再对拟上市企业进行核准,由投资者自行判断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因此,拟上市企业所披露信息必须真实、详尽。其次,要加大处罚。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如果上市企业披露信息有问题,公司应受到刑事或民事处罚,赔偿投资者。如果上述两方面做得足够好,实施注册制便成功了一大半。
        分级基金网(www.jijinb.com)研究员认为,在走向注册制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注册制的好处在于公司的本身价值高于一切,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的不真实将直接毁了企业的前途。要建立高效的资本市场不能只靠政府维持市场的效率,更需要市场自身就可以纠错。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人注重企业本身的价值和更长远的价值,坐庄和老鼠仓只会使企业为了短期利益,放弃了更长远的利益。
        中长期市场行情上看,一级市场公司股票发行价趋于合理化,一级半市场除去机构投资者操纵价格后,散户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的认购机会。
        逐步延伸到注册制后,基本会断绝机构投资者操控新股的机会,每年会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也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二级市场。
            
                T  O  P  ↑    
        央妈双线“护盘”,市场会否领情?  
        前段时间末的消息面多、空芜杂,包括一些和市场运行并非直接关联的重磅事件如反腐、爆炸等,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在公共媒体上,我注意到大量的信息更是将上述类别的消息和市场未来的趋势联系在一起,似乎觉得如果不把近期发生的重磅事件一股脑都考虑得周全些,就有可能看错未来的趋势,但实际上,这样做也许是徒劳的。
        市场一直都很单纯。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当消息八面来风让人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注意,按照“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来梳理出主要矛盾,相信大概率是不会“误入歧途”的。
        其实,在前段时间10月基本面的几项数据出来之后,一半的结论已经给出来了,那时我的一个初步判断是:说经济是否出现复苏,仅依靠类似于三产、消费等的稳健似乎是缺乏说服力的,毕竟,对于下行的趋势是否出现拐点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一些重要的边际动量(弹性越大越能说明问题),很难想象,在制造业投资、固定投资增速、PPI没有出现显著环比回升的情况下,可以断定国内经济转型趋向好转(上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环比好转似乎是一个好迹象)。进一步。从市场策略的角度看,尽管近两天维持强势震荡,对疲弱的经济数据以及外围的流动性收缩反映不够充分,但这不代表未来不会以一种更加极端的形式反映,市场十一月中、后阶段赚钱的难度正在显著加大,风大慢走。
        进一步,如果再结合周末近两天资金面和政策面的些许动态,整个情况就进一步明了——股灾已逝,宽幅震荡式结构性行情持续,短期控制风险为上,这是我的基本结论。因此,简单地梳理下关于资金面,市场流动性是否无虞,这或许是近期市场的关键。
        基本面疲弱的证据:“量能”不足!炒股的朋友们有一个心得,判断大盘走得稳不稳,成交量相对比较靠谱,如果在中低位放量,企稳的概率较大。
        对于实体经济,完全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理解,那么,什么才是实体经济的“成交量”呢?银行信贷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观测指标。
        16日有最新消息称,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贷款总额出现下降,为至少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
        央行16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工、建、农、中四大行贷款总计35.69万亿元,较9月减少656亿元。
        关于信贷增长放缓,一种主要的说法是因为银行对经济前景和资产质量保持谨慎立场,此外,银行也可能因为接近完成全年放贷目标而放慢贷款脚步。而银行的净利润的下滑以及不良率的攀升也都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看法,对此,孔维伟此前亦有谈过。
        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增速均不足1%,银行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5%、0.73%、0.5  7%、0.79%。第三季度中行还出现2009年以来首次净利润增长下滑,同比下降1.5%。
        此外,中国银行业呈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银监会数据还显示,截止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可能发生问题的贷款增至近4万亿元(6280亿美元)。不良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1.59%,但如果算上关注类贷款,这两个数字分别升至3.99万亿元和5.4%。这一数据超过了瑞典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剧。
        也就是说,银行业的经营状况面临的种种挑战应该恰恰就是宏观经济减速的基本反映,而上述疲软的信贷增长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面临进一步减速的风险。当然,我在此引用数据并不是下结论“量缩一定价跌”,经济最终的结局,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要取决于操盘手习、李的大智慧。
        资金面最新动态:央妈双线作战,市场会否领情?上面提到,对于短期的趋势,流动性的判断至关重要,和以前一样,我们还是需要考虑远端、近端流动性的宽松程度来给出判断。
        近端流动性方面,最重要的也就是在IPO放行背景近期末证监会关于两融标准的收紧。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长期处在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因而一旦在资金面出现意外的扰动,我倒是担心市场能否适应,总的来说,尽管资金面总体保持宽裕,但也不能大意。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