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研究报告:国信证券-最新经济观察:“去杠杆”问题大于一切-130701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3-07-01 10:01:03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DOCX) 研报作者: 周炳林,崔嵘,沈瑞
研报出处: 国信证券 研报页数: 4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90 KB 分享者: beg****ang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项:
        深切关注中国是否将发生“货币创造的逆过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评论:
        “去杠杆”问题大于一切
        基于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我们审慎地决定把“去杠杆”的问题提出来,“去杠杆”这三个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含义,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首要的决定性影响(不是之一),虽然相信一些投资者可能对此早有关注和研究,但我们仍将相关问题提示如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1)重要性:“去杠杆”是5年来主宰欧美经济低迷的首要问题。
        (2)中国去杠杆已有苗头:在近期银行间市场异动之后,中国“去杠杆”变成至少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了解的多个银行贷款口、理财资金投放口的不少核心业务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政策与同业资金环境变化后,银行自然而然地停止向实体经济出钱,静态地寄望存量贷款与理财产品的到期,回收资金,储备环境变化后银行自身的流动性腾挪空间,但值得警惕的是,这是静态看问题的奢望,这种囚徒困境博弈均衡的结果是中国银行体系的存款等资金来源出现了系统性的下降,作为一个整体,银行从实体抽贷伴随着的是实体于银行的存款下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去杠杆及其循环由此发生。
        (3)去杠杆的同义词:在我们看来,与“去杠杆”接近的同义词包括“货币创造的逆过程”,会有“通货紧缩”的严重后果。去杠杆如果发生,地产、汽车前期持续销售良好对下半年经济的先导作用将被阻断。
        (4)虽然银行同业市场似乎恢复平静,但明显是因为背后有很多主动干预支撑所致,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逆过程使得相关问题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扩大化趋势。
        (5)本次去杠杆的诱因:近期资金市场的异动诱因是外汇占款超预期减少对银行资金计划的扰动,另外,银监会8号文等理财市场新规范限期达标的滞后作用也不容忽视,央行对部分银行过度同业拆借的警示性调控则是直接导火索。
        (6)我们赞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的分析,中国的杠杆(借贷)多是生产性杠杆,欧美的杠杆(借贷)多是消费性杠杆。
        (7)我们认为,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以上的杠杆性质可以允许中国经济的杠杆具有强于欧美的持续性,在当前,人为地、主动地推动经济去杠杆并非明智选择。
        (8)由于当前货币信贷紧张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也明显存在非常浓烈的非季节性因素,因此,7月前半月是极为重要的观察期,如果7月外汇占款仍然下降,存贷款市场的囚徒困境继续发展,为防止中国出现去杠杆恶性循环,中国宜果断地进行100BP以上的准备金调降操作。
        宜高度重视“最后贷款人”法定职能在金融体系运行中的作用
        “最后贷款人”职能是多国央行的法定职能,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具有经典著作支持并写入现代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我们建议高度重视,我们引用伯南克在2012年3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四节公开课的相关内容予以说明。
        逻辑上,金融恐慌具有自我实现机制,这并不合理,例如,一个资产质量良好、经营优于同行的银行可以因为一个简单的谣言而被挤兑,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无疑导致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和国民福利的损失,“最后贷款人”功能是制约这种不合理机制发生作用的有效、也是唯一工具。
        说是唯一工具在于,商业银行存在的价值就是短存长贷,汇集大量小额、活期、短期限资金形成一个池子,以大数定律集中出一大笔稳定的长期资金以支持国民经济长期限的生产建设投资,银行应对挤兑理论上可以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的绝对匹配,但这将异化银行的本质,使银行失去盈利能力和存在的价值。在各国数百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付类似谣言挤兑的效率损失困境历史地要求“最后贷款人”出现,市场最初是自发地由大型的商业银行承担着“最后贷款人”职能,但系统性危机面前,大银行履行该职能也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必须由更强大的、直接掌控整个支付清算体系的央行才能履行该项职能。
        实证上,由于英格兰银行成立较早,而美国联储要到1914年才成立,“19世纪早期,英格兰银行就从事了大量的这类活动(最后贷款人),也变得精于此道。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过多次银行业恐慌,这在英国却较为罕见。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英格兰银行树立了央行的榜样,是当时最重要的央行,并确立了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操作方式和方法”,(伯南克,2012),纵向的证据也表明,在1914年成立后至1929年,以及二战后至今,美联储由于较好履行了最后贷款人职能,有效地维持了美国的金融稳定。
        在伯南克看来,1929年发生大萧条的一大导因就是成立不久的、稚嫩的美联储没有履行好“最后贷款人”职能,大萧条期间美国倒闭的银行接近1万家,倒闭潮从1929年末一直持续到1934年,“(当时的)美联储似乎赞同声称信贷过多的取消主义理论,即是说我们的银行数量太多。让银行业萎缩实际上是健康的,但不幸的是这不是正确的药方。”  (伯南克,2012)从英格兰银行以降,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运行被概括为“白芝浩法则”(Bagehot’s  Dictum):“恐慌时期,对于有好的抵押品的银行,央行就应该向其充分放贷,但要征收惩罚性利率”(①Lend  freely  ②against  good  collateral  ③at  a  penalty  interest  rate)。毫无疑问,以上是确保最后贷款人功能实施的三大准则:“有好的抵押品”表明银行是被无端、不合理的挤兑,仅是履行银行“短存长贷天职”后自然产生的需要受到保护的脆弱性;充分放贷则是对抗谣言与挤兑的必然之选;惩罚性利率是对流动性问题银行的警示,也是防止央行借贷便利被过度利用而衍生盈利性功能的手段。
        综合以上的情况看,当前甚浓的任由形势发展、不救市的很多“专家建议”是极不负责任、极度缺乏经济学常识的论调。
        深刻认识短存长贷是银行的天职,核心问题在别处
        即使在存贷款领域,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存款约40%为活期存款,而贷款则无一不是定期贷款,如前所述,“商业银行存在的价值就是短存长贷,汇集大量小额、活期、短期限资金形成一个池子,以大数定律集中出一大笔稳定长期资金以支持国民经济长期限的生产建设投资。”  虽然期限错配也有一个合理控制区间的问题,但目前的舆论将过多问题集中于期限错配,我们认为也不合适。
        如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所说,要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充分风险告知后,取消银行隐形担保,实行投资者风险自担,可能才是目前中国理财信托等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银行理财一旦存在担保,本质如同银行吸存放贷,则应按合理权重充分计算风险资产规模及银行资本占用。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Hibor.com.cn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7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1081号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