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报告要点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大势所趋。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在汽车行业电动化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网联化升级也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带动汽车行业从传统的机械化终端向智能化、网联化终端迈进,随着硬件配置+软件逐步升级,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升级改造已经拉开大幕。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汽车智能化:
自动驾驶优势明显,将逐步从L0升级至L5。SAE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0-L5级,其中L0-L2仍然需要驾驶员驾驶,属于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范畴,而从L3开始,汽车才真正进入到自动驾驶范畴。作为评判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核心关键,自动驾驶相比于传统有人驾驶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安全性高、成本低、效率高等,未来将逐步从L0升级到L5,在此过程中,Robotaxi/Robobus/Minibus/Robotruck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家用车目前普遍在L2以下,未来随着技术升级、法律完善,自动驾驶水平将有望稳步提升。
自动驾驶系统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传感器和AI芯片需求大幅提升。感知层:根据Yole数据,对于单辆车而言,L1-L5级别各类传感器数量分别为6/13/24/38/35颗,价值量分别为260/405/2050/3430/3170美元。市场规模方面,在自动驾驶领域,根据Yole数据,预计2020-2025年,摄像头模组将从35亿美元增长至81亿美元,CAGR为18%;毫米波雷达将从38亿美元增长至91亿美元,CAGR为19%;激光雷达将从4千万美元增长至17亿美元,CAGR为113%。决策层:汽车E/E架构迈向集中化,将带来芯片算力需求大幅提升,GPU/FPGA/ASIC/类脑等AI芯片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根据亿欧数据,L1-L5级别算力需求分别为<1/2/30/300/4000+TOPS。中国自动驾驶AI芯片市场规模2021年为25.1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9.9亿元,CAGR为44.7%。
汽车网联化:
V2X助力构建智慧交通体系,射频前端芯片充分受益。当智能化自动驾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车辆与外部的沟通交流就愈发重要,V2X有利于构建一个智慧的交通体系,对提高交通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C-V2X和高精地图也将成为自动驾驶普及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根据IDC数据,2020-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为4440万辆,2024年将达到7620万辆,CAGR为14.5%。渗透率方面,亦将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根据IHSMarkit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9.4%,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9%。在网联化过程中,射频前端芯片将如同汽车之耳助力车联网技术发展,从而弥补单辆汽车智能化不足,推动协同式应用服务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AI芯片以及射频前端芯片将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建议关注:联创电子、长光华芯、炬光科技。
风险提示:1、新能源车销量、Robotaxi等商业落地不及预期;2、车规级传感器、芯片等产品导入不及预期;3、激光雷达、AI芯片等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在加载,请稍候...